在土壤供肥能力和水稻需肥特點上,晚稻田與早稻田有所不同。晚稻實際用肥上,往往氮磷有余,鉀素不足,出現鉀饑餓癥狀。因此,稻田施用基肥提倡晚稻重早稻輕的原則。其原因有以下四點:
(1)土壤中鉀素的數量,通過早稻的吸收利用,消耗較多,因而晚稻容易缺鉀。
(2)晚稻生長前期正值高溫時段,有機質分解塊,消耗土壤中的大量氧氣,使稻田還原性增強,硫化氫、有機酸等物質增多,影響晚稻根系對鉀的吸收。
(3)晚稻品種多,特別是雜交晚稻需鉀量大,缺鉀反應比常規稻敏感,容易形成缺素性僵苗。
(4)晚稻后期易遭低溫及病蟲害,增施鉀肥能增強抗病、抗旱能力,并延長葉片壽命,防止發生早衰。
早稻和晚稻施用相同數量的鉀肥,他們的增產效果有所不同。實踐證明,早稻畝施氯化鉀10kg,每畝可增產稻谷28.2公斤,增產率9.6%,每千克鉀肥增產稻谷2.82千克;晚稻施用氯化鉀10公斤,每畝可增產稻谷43公斤,增產率為17.9%,每千克鉀肥增產4.3千克。由此可見,晚稻田施鉀肥效果好于早稻田。
晚稻科學施用鉀肥應注意以下4點:
(1)優先用于缺鉀稻田 一般紅、黃壤稻田、砂性重的稻田、低產冷浸田和有機肥用量少的稻田更容易缺鉀。
(2)正確掌握施肥量 晚稻施鉀并不是越多越好,一般畝施氯化鉀10千克左右。雜交晚稻需要鉀多,可適當多施一點鉀肥。
(3)鉀肥較少的地區,可用草木灰代替 稻草灰與細土混勻后撒施,或取其浸出液,葉面噴施做追肥。雜交晚稻生育后期還應根外噴施1-2次0.3%磷酸二氫鉀溶液,以滿足灌漿結實時對鉀的需要
(4)冷浸田最好選用氯化鉀 冷浸田排水不良不要施用硫酸鉀,以防硫酸根還原為硫化氫毒害水稻根系,造成僵苗。
總之:① 稻田施用鉀肥提倡晚重早輕的原則。② 有限的鉀肥應優先施于缺鉀的稻田和需鉀較多的雜交稻。③為了提高施鉀效果應重視平衡施肥,在供應氮肥充足的情況下,增施鉀肥更有必要。